產(chǎn)品分類
-
實驗室儀器
按功能分
- 提供實驗環(huán)境的設備
- 分離樣品并處理設備
- 對樣品前處理的設備
- 處理實驗器材的設備
- 保存實驗樣品用設備
- 計量儀器
- 培養(yǎng)孵育設備
- 基礎通用設備
- 通用分析儀器
- 樣品結果分析
- 1. CO2培養(yǎng)箱
- 2. 動物細胞培養(yǎng)罐
- 3. 封口用
- 4. 發(fā)芽箱
- 5. 孵育器
- 6. 發(fā)酵罐
- 7. 恒溫槽、低溫槽
- 8. 恒溫恒濕
- 9. 培養(yǎng)箱
- 10. 培養(yǎng)架
- 11. 人工氣候箱
- 12. 水浴、油浴、金屬浴
- 13. 搖床
- 14. 厭氧微需氧細胞培養(yǎng)設備
- 1. 邊臺
- 2. 刨冰機
- 3. 電熱板
- 4. 輻射檢測
- 5. 干燥箱
- 6. 瓶口分配器
- 7. 水質(zhì)分析類
- 8. 水質(zhì)采樣器
- 9. 實驗臺
- 10. 溫、濕、氣壓、風速、聲音、粉塵類
- 11. 穩(wěn)壓電源(UPS)
- 12. 文件柜
- 13. 移液器
- 14. 制造水、純水、超純水設備
- 15. 制冰機
- 16. 中央臺
- 17. 真空干燥箱
- 1. 比色計
- 2. 測厚儀
- 3. 光度計
- 4. 光譜儀
- 5. 光化學反應儀
- 6. 電參數(shù)分析儀
- 7. 檢驗分析類儀器
- 8. 瀝青檢測
- 9. 酶標儀洗板機
- 10. 凝膠凈化系統(tǒng)
- 11. 氣質(zhì)聯(lián)用儀
- 12. 氣體發(fā)生裝置
- 13. 水份測定儀
- 14. 色譜類
- 15. 水質(zhì)分析、電化學儀
- 16. 石油、化工產(chǎn)品分析儀
- 17. 實驗室管理軟件
- 18. 同位素檢測
- 19. 透視設備
- 20. 旋光儀
- 21. 濁度計
- 22. 折光儀
- 顯微鏡
- 電化學分析類
- 其他
- 1. 電源
- 2. 光照組培架
- 3. 戶外檢測儀器
- 4. 戶外分析儀器
- 5. IVF工作站配套儀器
- 6. 空氣探測儀器
- 7. 科研氣象站
- 8. 空調(diào)
- 9. 冷卻器
- 10. 配件
- 11. 其他
- 12. 溶液
- 13. 軟件
- 14. 水質(zhì)分析、電化學儀
- 15. 實驗室系統(tǒng)
- 16. 試劑
- 17. 現(xiàn)場儀表
按專業(yè)實驗室分- 化學合成
-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
- 細胞工程類
-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
- 病理設備
- 1.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
- 1. 細胞分析儀
- 2. 細胞培養(yǎng)用品
- 3. 細胞融合、雜交
- 1.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
- 層析設備
- 動物實驗設備
- 糧油檢測
- 生物類基礎儀器
- 植物土壤檢測
- 1. 動物呼吸機
- 2. 動物固定器
- 3. 仿生消化系統(tǒng)
- 1. 電泳(電源)儀、電泳槽
- 2. 分子雜交
- 3. 基因工程
- 4. PCR儀
- 5. 紫外儀、凝膠成像系統(tǒng)
- 藥物檢測分析
- 地質(zhì)
- 紡織
- 分析儀器
- 農(nóng)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監(jiān)測
- 1. 臭氧濃度分析儀
- 2. 電化學分析
- 3. 煤質(zhì)分析儀系列
- 4. 石油儀器
- 5. 成分分析儀
- 6. 植物分析儀系統(tǒng)
- 水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安全
- 水產(chǎn)技術推廣
- 水生動物防疫
- 食品檢測實驗室
-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
- 1. 計數(shù)儀
- 2. 水產(chǎn)品質(zhì)安監(jiān)測
- 3. 水產(chǎn)品檢測試紙
- 4. 水產(chǎn)品檢測藥品
- 1. 快速檢測試劑盒
- 2. 肉類檢測儀器
- 3.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
- 4. 食品安全檢測箱
- 5.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
- 6.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
- 7.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
- 8. 相關配置、配件
- 供水、水文監(jiān)測
-
暫無數(shù)據(jù)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(shù)據(jù)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(shù)據(jù)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(shù)據(jù)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(shù)據(jù)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(shù)據(jù)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熱銷品牌 - 工業(yè)儀器
- 戶外儀器
- 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
- 便攜式儀器
- 在線式儀器
《自然》特刊發(fā)布中國頂級研究機構排名
[2015/1/13]
繼11月Nature雜志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了2014年自然指數(shù)后,12月17日的Nature雜志再度推出了有關中國的一期特別增刊“Nature Index: 2014 China”。根據(jù)自然的"加權分值計數(shù)法"指數(shù)(WFC)評分,中國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科研產(chǎn)出國家。在這期的特刊中,Nature分析了 2013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中國發(fā)表的論文情況,聚焦了對某些極高質(zhì)量的研究做出貢獻的城市、研究機構和個別研究人員。
中國的WFC
在過去的一年里,中國總的WFC達到了5,206,中國論文WFC為4,051,國際合作WFC為1,155。緊跟在美國和中國之后WFC最高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德國(WFC 4,077),日本(WFC:3,371)和英國(WFC 3,290)。
城市的故事
根據(jù)WFC評分,中國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:北京(包含150家研究機構,將中科院計算在內(nèi)WFC:2,050,排除中科院WFC為:1,329);上海(WFC:712,具有63家研究機構);南京(WFC:310,具有30家研究機構);香港(WFC:241,具有17家研究機構);長春(WFC:224,具有11家研究機構);武漢(WFC:217,具有33家研究機構);合肥(WFC:212,具有17家研究機構);杭州(WFC:178,具有17家研究機構);廣州(WFC:170,具有27家研究機構);天津(WFC:168,具有19家研究機構)。
Top200研究機構
在新增刊中,Nature雜志根據(jù)WFC評分列出了中國的200名頂級研究機構,其中排在前十位的是:1.中國科學院(CAS),其WFC為 1,209.46,論文數(shù)量為2,661篇,相比去年增長8.0%;2.北京大學(PKU), 其WFC為275.53,論文數(shù)量為743篇,相比去年增長31.5%。
3.清華大學,其WFC為194.87,論文數(shù)量為474篇,相比去年增長9.6%.4.南京大學,其WFC為194.57,論文數(shù)量為391篇,相比去年增長15.7%。
5.中國科技大學(USTC), 其WFC為175.73,論文數(shù)量為427篇,相比去年增長18.9%。
6.浙江大學(ZJU), 其WFC為150.42,論文數(shù)量為289篇,相比去年增長22.1%。
7.復旦大學,其WFC為129.23,論文數(shù)量為255篇,相比去年增長6.5%。
8.南開大學,其WFC為113.77,論文數(shù)量為190篇,相比去年增長32.5%。
9.武漢大學,其WFC為98.80,論文數(shù)量為154篇,相比去年增長33.0%。
10.吉林大學,其WFC為97.90,論文數(shù)量為179篇,相比去年增長48.9%。
緊隨其后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還包括上海交通大學(SJTU)、中山大學、四川大學、廈門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大學、香港大學、蘭州大學、華東師范大學(ECNU)、蘇州大學、大連理工大學(DUT)等。
生命科學Top研究機構
生命科學領域排名在前十位的研究機構分別是:1.中國科學院(CAS),其WFC為238.91,論文數(shù)量為478篇,相比去年增長18.7%;2.北京大學(PKU), 其WFC為64.01,論文數(shù)量為152篇,相比去年增長49.1%。
3.清華大學,其WFC為30.65,論文數(shù)量為87篇,相比去年下降9.9%.4.中國科技大學(USTC), 其WFC為30.21,論文數(shù)量為62篇,相比去年增長101.7%。
5.浙江大學(ZJU), 其WFC為29.29,論文數(shù)量為68篇,相比去年增長7.5%。
6.南開大學,其WFC為27.74,論文數(shù)量為54篇,相比去年增長33.2%。
7.上海交通大學(SJTU), 其WFC為24.82,論文數(shù)量為94篇,相比去年增長3.1%。
8.復旦大學,其WFC為24.72,論文數(shù)量為68篇,相比去年下降15.1%。
9.武漢大學,其WFC為22.07,論文數(shù)量為40篇,相比去年增長31.4%。
10.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/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學院,其WFC為20.51,論文數(shù)量為66篇,相比去年下降8.2%。
緊隨其后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還包括蘭州大學、中山大學、華東師范大學、四川大學、華大基因研究院(BGI)、第二軍醫(yī)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大學、蘇州大學、南京大學、香港大學等。
Nature和Science雜志Top研究機構
在Nature和Science雜志發(fā)表論文排名在前十位的研究機構分別是:1.中國科學院(CAS),其WFC為18.64,論文數(shù)量為54篇,相比去年增長197.5%;2. 清華大學,其WFC為5.43,論文數(shù)量為12篇,相比去年下降2.2%.3.北京大學(PKU), 其WFC為4.10,論文數(shù)量為14篇,相比去年增長15.2%。
4.中國農(nóng)業(yè)科學院(CAAS), 其WFC為2.84,論文數(shù)量為7篇,相比去年增長282.8%。
5. 華大基因研究院(BGI), 其WFC為1.78,論文數(shù)量為7篇,相比去年增長33.6%。
6.浙江大學(ZJU), 其WFC為1.70,論文數(shù)量為7篇,相比去年增長221.1%。
7.中國科技大學(USTC), 其WFC為1.69,論文數(shù)量為8篇,相比去年下降20.8%。
8.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(中國CDC), 其WFC為1.27,論文數(shù)量為6篇。
9.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,其WFC為1.174,論文數(shù)量為6篇,相比去年增長269.6%。
10.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(NIBS),其WFC為1.12,論文數(shù)量為5篇,相比去年下降56.8%。
緊隨其后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還包括同濟大學、臨沂大學、中國地質(zhì)科學院、香港大學、云南大學、復旦大學、燕山大學、汕頭大學、沈陽師范大學、大連理工大學等。
中國的WFC
在過去的一年里,中國總的WFC達到了5,206,中國論文WFC為4,051,國際合作WFC為1,155。緊跟在美國和中國之后WFC最高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德國(WFC 4,077),日本(WFC:3,371)和英國(WFC 3,290)。
城市的故事
根據(jù)WFC評分,中國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:北京(包含150家研究機構,將中科院計算在內(nèi)WFC:2,050,排除中科院WFC為:1,329);上海(WFC:712,具有63家研究機構);南京(WFC:310,具有30家研究機構);香港(WFC:241,具有17家研究機構);長春(WFC:224,具有11家研究機構);武漢(WFC:217,具有33家研究機構);合肥(WFC:212,具有17家研究機構);杭州(WFC:178,具有17家研究機構);廣州(WFC:170,具有27家研究機構);天津(WFC:168,具有19家研究機構)。
Top200研究機構
在新增刊中,Nature雜志根據(jù)WFC評分列出了中國的200名頂級研究機構,其中排在前十位的是:1.中國科學院(CAS),其WFC為 1,209.46,論文數(shù)量為2,661篇,相比去年增長8.0%;2.北京大學(PKU), 其WFC為275.53,論文數(shù)量為743篇,相比去年增長31.5%。
3.清華大學,其WFC為194.87,論文數(shù)量為474篇,相比去年增長9.6%.4.南京大學,其WFC為194.57,論文數(shù)量為391篇,相比去年增長15.7%。
5.中國科技大學(USTC), 其WFC為175.73,論文數(shù)量為427篇,相比去年增長18.9%。
6.浙江大學(ZJU), 其WFC為150.42,論文數(shù)量為289篇,相比去年增長22.1%。
7.復旦大學,其WFC為129.23,論文數(shù)量為255篇,相比去年增長6.5%。
8.南開大學,其WFC為113.77,論文數(shù)量為190篇,相比去年增長32.5%。
9.武漢大學,其WFC為98.80,論文數(shù)量為154篇,相比去年增長33.0%。
10.吉林大學,其WFC為97.90,論文數(shù)量為179篇,相比去年增長48.9%。
緊隨其后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還包括上海交通大學(SJTU)、中山大學、四川大學、廈門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大學、香港大學、蘭州大學、華東師范大學(ECNU)、蘇州大學、大連理工大學(DUT)等。
生命科學Top研究機構
生命科學領域排名在前十位的研究機構分別是:1.中國科學院(CAS),其WFC為238.91,論文數(shù)量為478篇,相比去年增長18.7%;2.北京大學(PKU), 其WFC為64.01,論文數(shù)量為152篇,相比去年增長49.1%。
3.清華大學,其WFC為30.65,論文數(shù)量為87篇,相比去年下降9.9%.4.中國科技大學(USTC), 其WFC為30.21,論文數(shù)量為62篇,相比去年增長101.7%。
5.浙江大學(ZJU), 其WFC為29.29,論文數(shù)量為68篇,相比去年增長7.5%。
6.南開大學,其WFC為27.74,論文數(shù)量為54篇,相比去年增長33.2%。
7.上海交通大學(SJTU), 其WFC為24.82,論文數(shù)量為94篇,相比去年增長3.1%。
8.復旦大學,其WFC為24.72,論文數(shù)量為68篇,相比去年下降15.1%。
9.武漢大學,其WFC為22.07,論文數(shù)量為40篇,相比去年增長31.4%。
10.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/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學院,其WFC為20.51,論文數(shù)量為66篇,相比去年下降8.2%。
緊隨其后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還包括蘭州大學、中山大學、華東師范大學、四川大學、華大基因研究院(BGI)、第二軍醫(yī)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大學、蘇州大學、南京大學、香港大學等。
Nature和Science雜志Top研究機構
在Nature和Science雜志發(fā)表論文排名在前十位的研究機構分別是:1.中國科學院(CAS),其WFC為18.64,論文數(shù)量為54篇,相比去年增長197.5%;2. 清華大學,其WFC為5.43,論文數(shù)量為12篇,相比去年下降2.2%.3.北京大學(PKU), 其WFC為4.10,論文數(shù)量為14篇,相比去年增長15.2%。
4.中國農(nóng)業(yè)科學院(CAAS), 其WFC為2.84,論文數(shù)量為7篇,相比去年增長282.8%。
5. 華大基因研究院(BGI), 其WFC為1.78,論文數(shù)量為7篇,相比去年增長33.6%。
6.浙江大學(ZJU), 其WFC為1.70,論文數(shù)量為7篇,相比去年增長221.1%。
7.中國科技大學(USTC), 其WFC為1.69,論文數(shù)量為8篇,相比去年下降20.8%。
8.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(中國CDC), 其WFC為1.27,論文數(shù)量為6篇。
9.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,其WFC為1.174,論文數(shù)量為6篇,相比去年增長269.6%。
10.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(NIBS),其WFC為1.12,論文數(shù)量為5篇,相比去年下降56.8%。
緊隨其后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還包括同濟大學、臨沂大學、中國地質(zhì)科學院、香港大學、云南大學、復旦大學、燕山大學、汕頭大學、沈陽師范大學、大連理工大學等。